返回

一场“民告官”换来的“白晶板”

近几年,关于商标争夺的案件不绝于耳。“王老吉”、“红牛”、“云南白药”等争夺案仍历历在目,随着近日江小白被北京高级人民法院驳回商标诉讼请求,“江小白不能使用‘江小白’商标”这一话题再度引燃关于商标的讨论。

当一款产品的商标出现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时,或是因权益不清,或是因利益驱动,很容易出现被冒用、模仿的情况。其实在地暖辅材领域,也发生过一起商标维权案,不同于前面企业相争的情况,这是一起“民告官”的案件。

如果安装或了解过地暖,那么你大概率会听过“白晶板”这款产品。实际上“白晶板”不仅是一款地暖保温板的品名,还是一个商标,而这款产品从诞生到注册商标,一路堪称跌宕起伏。


白晶板诞生之路

时间回到2012年,绿羽初入地暖辅材行业。凭借之前在建筑保温领域的多年经验,绿羽深知环保对地暖辅材的重要性。因此一开始绿羽就立足于“环保”,逐步在市场上打开局面。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能否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帮用户辨别地暖保温板的优劣?地暖保温板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料,而当时几乎所有的厂家都会给板材染色,目的是为了掩盖回收料本身发暗的色泽。

经过反复的讨论和实验,我们最终决定不再学国外保温板使用品牌色的做法,以原材料本身的颜色示人。

就这样,绿羽使用全新料生产的、不添加任何色素、增塑剂的地暖保温板问世,并命名为“白晶板”。原料水晶般的质地给予“白晶板”纯净的色泽,一经推出就受到业主的追捧。


疯狂的山寨之路

渐渐地由于很多消费者认准了“白晶板”,这个名字也随即在市场上蔓延开来。我们原本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可以推动行业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赤裸裸的打击。因为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黑心工厂在回收旧料和垃圾原料中添加白色染料,生产劣质的山寨“白晶板”,企图用颜色混淆用户的视线。
对于白晶板而言,不是100%全新料生产的都是山寨货;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山寨货让辨别质量的难度又回到起点。

为了不让山寨货再假借“白晶板”之名招摇撞骗。2015年10月,我们正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递交了商标注册申请。


跌宕的注册之路

一晃时间过去半年,国家商标委给出的审理结果却令所有人始料未及:驳回注册申请。因为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白晶板”,商标委认为“白晶板”是通用名,驳回了我们的申请。

作为“白晶板”的发明人,我们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处理结果,于是立刻向国家商标委提出了复审申请,并提交了大量包括最早的研发实验资料、最早的宣传资料、最早的网络推广资料等相关证明。

2017年8月我们再次收到国家商标委的驳回复审决定书,这对每一位绿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当所有人都觉得“白晶板”商标注册无望时,创始人刘冲暗自拿定主意:考虑到国家商标委对地暖保温行业可能不够了解,我们需要通过诉讼夺回“白晶板”商标。2017年10月,我们正式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请诉讼,要求国家商标委撤回关于“白晶板”商标申请的驳回决定,并重新作出决定。一场“民告官”的维权案件就此展开。


艰辛的诉讼之路

同年11月9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庭上原、被告双方就各自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驳,当天庭审结束后并未当庭宣判。
但根据当时的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由于一些证据材料不足,不排除法院驳回上诉请求,支持国家商标委决定的可能。刘冲急忙联系律师商议,得到的建议是最好能向法院提供行业内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认定,证明“白晶板”不是通用名,而是绿羽首先提出并使用的。
为了收集证据,刘冲联系到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以及全国各地多家暖通公司,恳请他们能够站在客观事实的立场上,为绿羽“白晶板”出具认定。

在准备证据材料这期间有很多人曾劝他放弃,因为胜诉机会已经非常渺茫。但刘冲认死理,绿羽人更认死理。拿到“白晶板”商标,让用户不再被假冒品蒙骗,我们认为极其有价值,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做。在无数理解与不理解中,我们从上海到北京,从华东到西南,跑遍全国市场,收集着一份份希望。


尘埃落定,不止于此

当刘冲拿着行业协会以及各地暖通公司出具的认定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赶到北京,向法院递交证据时,我们没有再想结果。因为此时的我们已更加坚定,“白晶板”商标注册势在必行,如果败诉就继续上诉。
2017年12月20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依照原告被告双方提供的证据,依法判决绿羽胜诉,责成国家商标委撤销原决定,并且对绿羽的“白晶板”商标注册申请重新作出决定。

国家商标委也依照法院裁定,撤销了原驳回决定。并于2019年1月,审理通过了绿羽的注册申请,我们终于成功获得了“白晶板”的商标权!

“白晶板”商标的故事到此终于尘埃落定。回顾这一路的辗转奔波,有人会问,值吗?我们好像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只知道,这件事对用户辨别产品质量有帮助,这个价值,伴随着“白晶板”商标注册全过程。我们只知道,“白晶板”商标注册成功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